許多人對於家族企業或許存在一種誤解,認為中小型的企業、經營效率低、甚至是經營不善。但事實上,全球充滿了各種型態跟大小的家族企業,且有些家族企業在營運上甚至表現得比非家族企業更好,企業的生存期間更長。然而,當家族企業的規模日益龐大,企業經營的分工與家族成員的人數也會逐漸趨於複雜。
在此同時,家族企業成員間即可能開始有許多衝突發生,這些衝突可能來自於企業繼承人的選擇、家族之間的競爭或有關薪酬和股利政策的爭執。企業也可能因為家族成員間的衝突導致在商業上有錯誤決策,以及家族成員之間永無止盡的權力鬥爭,最終導致家族企業以倒閉或家破人亡收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族治理(Family Governance)概念遂因應而生,這個概念源自於將「家族」與「企業」事務區分:在企業方面,透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落實公司發展的機制;而在家族方面,則可通過家族治理達到家族代際傳承與發展壯大的目的。
在家族治理上,許多擁有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會制定「家族憲章」跟設立「家族理事會」,作為家族解決紛爭、凝聚向心力與溝通的方式。
因此,為了成功治理家族企業,家族宜建立一套為家族提供獨有、明確願景的規章,明定參與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代際傳承時期的安排、處理所有不論是否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期望,以及家族如何與企業和企業經營者互動的治理制度。
家族憲章
當家族和家族企業經過一或二個世代的傳承後,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人會自然而然的逐漸增加,家族成員之間對於家族事業的期望也會有更多的分歧,因而產生衝突,而為處理這類事件的發生,許多家族會開始訂定「家族憲章」,以作為闡述家族成員與家族企業之間的關係,與界定家族企業的經營策略的文件。家族憲章中通常會訂有「家族宗旨、理念及使命」、「家族治理結構」、「家族股權」、「家族企業傳承及人才培育」、「違反家族憲章之處置」等規定,以作為處理家族過渡時期或是有突發事件時,家族成員間的規範準則。
但必須注意,因家族憲章對於家族成員間原則上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其是否可執行,取決於家族成員間的自我約束與彼此間的信賴。故於家族傳承實務上,可將家族憲章搭配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或家族信託的規劃,以強化家族憲章對於家族成員間的拘束力。
家族理事會
在家族治理上,尚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家族成員在家族與企業之間相互溝通的管道,使彼此互相了解、建立共識。因此,許多家族會設立家族理事會,藉由定期的家族成員聚會一起討論家族跟企業所產生的議題,並由家族理事會作為家族戰略跟規劃部門,同時也作為貫徹家族憲法制定的家族價值觀,以制定家族政策方向以及作為家族之間溝通的管道。
總結來說,為了讓家族企業能夠永續經營,把長輩打下的事業基礎妥適傳承,家族企業宜盡早審慎思考及規劃家族治理的架構與運作模式。
本文發表於工商時報_名家評論專欄https://view.ctee.com.tw/business/3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