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之营建工程,履约期间往往耗时数年,因此实务上常常发生施工厂商主张因营建物价上涨,超乎其缔约时之预期,请求业主依照情事变更原则给付物价调整款。惟并非物价指数有所波动,施工厂商即得请求增加给付,必须物价变动非当事人所得预料,且有显失公平之情形者,始得主张依情事变更原则请求物调款。此有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684号判决所明揭:「查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之二第一项之规定,须对于契约成立或法律关系发生后,为法律效果发生原因之法律要件之基础或环境,于法律效力终了前,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之事由,而发生非当初所得预料之变动,如仍贯彻原定之法律效力,显失公平者,法院始得依该项情事变更原则加以公平裁量,以合理分配契约当事人间之风险及不可预见之损失,进而为增减给付或变更其他原有之效果,以调整当事人间之法律关系。」
倘若契约业已明文约定:「无物价指数调整」,施工厂商是否仍得主张物价指数波动为其缔约时所未预见之变动而主张情事变更原则,过往实务迭有争议。近期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032号判决则认为:「倘当事人间契约已明文约定不依物价指数调整价金,则就常态性之物价波动,未超过契约风险范围而为当事人可得预见,自难认属情事变更;仅就超过常态性波动范围之剧烈物价变动,始有情事变更原则之适用。」
观察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032号判决,似认为若当事人契约已明文约定不依物价指数调整价金时,则当事人于缔约时应已预见常态性之物价波动,并就常态性之物价指数波动明确约定不请求物价指数,故仅于超过常态性波动范围之剧烈物价变动情形时,始符合「非当时所得预料」之要件,而有适用情事变更之可能。并以订约前一年之物价波动范围与开工至竣工时物价波动之幅度为比较,作为判断是否逾越常态性物价波动之范围。
此判决将双方已明文约定不依物价指数调整价金时,明确排除「常态性物价波动」依情事变更原则请求物价调整款之见解,对于后续司法实务之影响,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