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理
許多企業管理專家認為,導致家族企業無法永續經營的最大威脅是來自於家族成員之間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可能來自於企業繼承人的選擇、家族之間的競爭或有關薪酬和股利政策的爭執,這些衝突可能導致商業上的錯誤決策以及家族成員之間永無止盡的權力鬥爭(*備註1)。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了家族治理(family governance)概念的興起,這個概念源自於將「家族」與「企業」事務的區分,在企業方面,透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落實公司發展的機制;而家族方面,則可通過家族治理達到家族代際傳承與發展壯大的目的(*備註2) 。
當家族企業的第一代還負責經營時,通常經營權、所有權跟家族會幾近於重疊,但如果傳承至第二第三代,由於家族成員的增加以及個人能力跟想法的差異,因此經營權、所有權跟家族是否還要高度重疊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當家族第一代傳承至第二代,或潛在的接班人極少時,接班人的選擇跟培訓的急迫性可能高於家族治理,但到了第二代以後,家族成員日漸增多時,家族治理就開始對於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產生了極大的關鍵性作用。
因此,為了成功的治理家族企業,家族必須要建立一套為家族提供獨有、明確願景的文件,明定參與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代際傳承時期的安排、處理所有不論是否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的期望,以及家族如何與企業和企業經營者互動的治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家族治理的建構上許多擁有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在家族治理上,會制定「家族憲章」跟設立「家族理事會」,作為家族解決紛爭、凝聚向心力與溝通的方式。
家族憲章
當家族和家族企業經過第一或第二個世代的傳承後,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人會自然而然的逐漸增加,家族成員之間對於家族事業的期望也會有更多的分歧,因而產生衝突,而為處理這類事件的發生,許多家族會開始訂定「家族憲章」,以作為闡述家族成員與家族企業之間的關係,與界定家族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結構的文件。家族憲章中通常會訂有「家族宗旨、理念及使命」、「家族治理結構」、「家族股權」、「家族企業傳承及人才培育」、「違反家族憲章之處置」等規定,以作為處理家族過渡時期或是突發事件時,家族成員間的準則。但必須注意,因家族憲章對於家族成員間原則上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其可執行性必須取決於家族成員間的自我約束與彼此間的信賴。故於家族傳成實務上,通常會將家族憲章搭配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或家族信託的規劃,以強化家族憲章對於家族成員間的拘束力。
家族理事會
家族治理結構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給家族成員在家族與企業之間相互溝通的管道,並互相了解、建立共識。因此,許多家族會設立家族理事會,藉由定期的家族成員聚會一起討論家族跟企業所產生的議題,並由家族理事會作為家族戰略跟規劃部門,同時也作為貫徹家族憲法制定的家族價值觀,以制定家族政策方向以及作為家族之間溝通的管道(*備註3) 。
-----------------------
*備註
1. See Scott E. Friedman, A New, More Effective Planning Strategy for Family Businesses, 26 Est. Plan. 215, 216 (1999)
2. 鐘喜梅,家族治理的迷思與對承傳的意義,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頁355。
3. See Peter Leach, Family Councils A Practical Guide, Institute for Family Business, available at http://www.ifb.org.uk/media/1594/ifb_family_council_guide_web_290615.pdf.
(作者:林禹維律師)